我们使用cookie来增强网站导航,分析网站使用情况,并用于我们的市场营销用途。接受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隐私政策。您可以随时通过点击每页底部的“Cookie同意”来更改您的设置。

选项
必要

这些技术是激活我们一系列服务的基本功能所必需的。

分析

这些 cookie 收集有关网站使用情况的信息,以便改进网站内容和功能,提高网站的吸引力。这些 cookie 可能由本网站使用其服务的第三方供应商设置。这些 cookie 的设置和使用必须事先征得您的明确同意。

市场营销

这些 cookie 由我们的广告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设置,可用于创建您的兴趣档案,并在其他网站(跨网站)上向您展示相关广告。

今日开放 10:30–23:00

太空探索站

如同夜空中璀璨的星辰,本次展览的每幅影像与影片作品,都承载着深厚的科学底蕴、艺术灵光与艺术家的生命感悟。我们特别打造了「太空探索站」,这里不仅汇聚了更丰富的影像资料与科普内容,更为包括孩子们在内的所有观众开启了趣味互动体验。

☀️ 美学:透过艺术家的视角,步入浩瀚宇宙。

🌛 科学:在科学知识与发现中遨游,探索无垠太空。

⭐️ 乐学:在售票处领取活动手册,畅游展览之后,将小惊喜带回家。

#1 达利亚·卡瓦

《月球 XV》

🌛 如何拍出超级清晰的月亮?

Super Blue Moon

达里亚·卡瓦将相机连接望远镜,连续多夜追踪月球,收集数万张曝光画面——有时单张照片需拍摄超过8万张素材。通过数字技术对齐并"堆叠"这些图像,在保留稳定月表信号的同时消除随机视觉噪点。

这一过程让图像纤毫毕现,环形山边缘、山脊线、矿物脉络等细节清晰可辨。为保证月球始终处于画框中心,他采用与地轴同步转动的电动赤道仪,使长时间观测中月面位置保持稳定,从而实现精准堆叠。在部分进阶作品中,他还会合并不同月相的照片,利用多角度日照照亮阴影区域。这种"月相拼接"技术呈现的地形细节远超单一月相所能展示的范围。

卡瓦的调色处理同样基于月球科学:通过调整白平衡与滤镜,强化由月表矿物成分产生的细微色差——富含钛的玄武岩呈现蓝色,长石质高地反射白橙色光。这些色彩均对应NASA确认的真实地质特征。他对"超级蓝月"(近地点满月与当月第二次满月重合)等罕见天象的记录,更印证了海量数据与专业技术结合如何成就更明亮清晰的成像成果。

#2 塞西莉亚·厄马姆

《走向光明》

🌛 蓝晒法:无需相机的摄影术

他们运用的蓝晒工艺由约翰·赫歇尔爵士于1842年发明。这位英国博学者集天文学家、化学家和实验摄影师于一身。若非他未深入钻研,摄影术的发明或许会早于达盖尔。蓝晒法的本质,是以阳光作画。借助光线与简易化学试剂,无需相机即可生成深蓝色影像。此法比达盖尔的银版工艺成本更低,后来作为"蓝图"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。"摄影"一词正是赫歇尔首创,意为"以光作画"。

约翰·赫歇尔爵士
蓝晒

这些蓝晒作品由原始玻璃底板制作而成,其中最古老的一幅记录了1882年南美巴塔哥尼亚地区的金星凌日观测。虽不知观测者姓名,但其手印仍留存在玻璃板上,与金星行经日地的罕见瞬间永存——这种天象每百余年才出现一次。

另一幅非凡之作是蟹状星云。这团缭绕的光云实为超新星爆发遗迹。根据爱德温·哈勃1928年的推算,星云历经约九百年才扩张成现今形态。此时段恰好与宋朝天文学家在1054年记载的"客星"完全吻合,使蟹状星云成为首个与历史观测记录对应的超新星遗迹。

《文献通考》记载,1054年,在现在金牛座的位置,突然出现了一颗极亮的“客星”。现代天文学家证实,这其实是一次剧烈的超新星爆炸,它的遗迹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“蟹状星云”。

在最动人的作品中,包括现存最古老的影像之一:威廉·赫歇尔的望远镜在其拆卸前,由儿子约翰拍摄的留影。如今通过约翰发明的蓝晒工艺重获新生,这幅泛着蓝光的影像仿佛注定要以这种颜色永恒流传,承载着双重历史分量。